安徽省建设法制协会关于开展“城市管理与建设执法”学习调研活动的总结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年初召开的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建设法制协会《2017年度工作计划》和《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规划》, 今年8月底,在安徽省建设法制协会李晓纲会长带领下,由部分会员和会员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学习小组,赴贵州省开展了“城市管理与建设执法”学习调研活动。学习小组先后拜访了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贵州省政府法制办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和有关行业人士,并开展了座谈交流活动。同时学习小组还赴贵阳市、平塘县、六枝特区等地市(州),实地围绕如何做好城市管理与建设执法工作,展开了深入学习调研。
二、贵州省城乡建设管理的特色模式:
1、贵阳市在城市建设中十分注重对市民生活功能的考量。特别是在城市建设用地有限的情况下,在发挥城市服务功能上着实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例如街头花园改造,历史遗迹保护等,初衷都是以适宜市民生活为改建基础。同时,结合城市建设需要,做到了将历史遗迹与城市现代化相结合。例如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甲秀楼就坐落于市区内南明河中的一块巨石上,这座楼高22.9米的三层木质阁楼,至今保存较为完好,这是该市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历史遗迹的一个典范之举。另外,贵阳市还结合当地特殊的地势形状,做好相关建设项目落地生根,将城市建筑与城市地貌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而且降低了城市建设成本。
2、平塘县主要是利用大科学工程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该县利用国家重点工程FAST(500米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的契机,在市政配套,科研教学、参观旅游等方面开展全面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平塘县的规划蓝图上,以“天文小镇”为发展定位,目标就是努力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天文地质科普城市综合体和文化产业园区。当前,该县以服务“大射电”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也在逐渐加快,市政道路、排水设施、商业、住宅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推进中。这是通过借力大科学工程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特色之举。
3、六枝特区是全国能源资源型“特区”,虽坐拥丰富的资源,却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贫困县。因此,为推动城乡建设与发展,六枝特区走“错位特色发展”之路,主要是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通过打造特色小镇,不仅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而且实现了由资源型枯竭城市向新型城镇化的成功转型,开创了城市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方向。在强化城镇基础设施、特色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六枝特区采取的思路是主要做好中心城区拓展和扩大城市容量文章。一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二是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为转型发展扩大空间;三是以特色小城镇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功能,推动产业向小城镇集聚,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和农民创业;四是加强新农村建设,为转型发展奠定基础。为统筹做好特色小镇建设,当地政府及时修编了《六枝特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和岩脚镇、郎岱、落别等15个小镇总体规划。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在城镇化建设上突出“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愁”的理念,构建“实业落别+多彩画廊”、“柳岸水乡+古镇岩脚”和“朗山岱水.夜郎古镇”为中心镇的三个集群,辐射带动六枝特区城镇体系框架建设。同时,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以电商为纽带,探索“智慧小城镇+”发展模式,推进小城镇+智慧园区+智慧乡村联动发展模式,带动小城镇全民创业,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百姓深度融合。
另外,六枝特区还将特色城镇建设与扶贫紧密结合。抓好生态移民工程,鼓励居住环境恶劣的农户,向小城镇集中搬迁。通过小城镇建设创造更多的产业业态,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脱贫致富。结合城乡各种资源,合理调整和优化配置城市空间与产业布局,创新就业城镇化模式,稳步推动农村居民向城镇和大型村庄的转移,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城乡关系。例如青岩古镇,通过整体策划包装开发建设,2013年在顶峰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规划项目中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2016年被住建部列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三、贵州省城乡建设执法的创新举措:
贵州省是全国依法行政工作试点省份,在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法治服务等方面都总结了一些有益的做好和经验。尤其是在依法行政推进工作中总结的一些有益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1、印发政策文件为改革奠定依据。为了推进全省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需要,2016年6月1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提出总体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强化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加强城市管理,创新治理方式;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全省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意见》明确:“城镇常住人口10万人以下的城市,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按常住人口万分之五配备;城镇常住人口10万上的城市,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按不低于常住人口万分之三配备”,这一举措为优化全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量奠定了政策依据。
2、集中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作为全国行政复议工作的试点省,贵州省法制办及省直相关单位积极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试点要求,力求取得可复制、可借鉴的试点经验。其试点经验主要是成立全省行政复议案件受理机构,统一集中办理涉及省级层面的复议案件,省直各单位不在受理本系统内的复议案件。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了复议案件的办理效率,而且有效降低了人情案、关系案、部门案等现象的发生,节约了大量的行政成本,也为各省直单位抽出更多的精力从事专项业务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贵州省住建厅自此项工作试点以来,没有办理过一件复议案件,大大减轻了机关行政成本。不仅让法治力量更好地保障了机关各项涉法事务的处里,而且增强了对地市(州)的依法治建工作指导力度。
3、创新综合省级部门的行政处罚权。目前,正由该省编办牵头,拟成立省级综合执法部门,统一行使16个省直单位的行政处罚权。这也是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该省在行政执法工作上的又一个创新举措。据介绍,该《草案》目前正征求意见中,计划今年10月份出台相关配套改革的政策文件,初步拟定的方案是由省住建厅为执法主体,统一集中行使建设、工商、经信等16个部门的行政处罚权。这也为其他地区开展省级行政处罚权的集中行使,提供了一些创新的思路和借鉴的方式。
4、利用大数据服务城建执法工作。目前贵阳市正在重点实施“数据铁笼”计划,即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方式,重点围绕记录、公开和分析环节,建立全范围覆盖、全过程记录、全数据监督的大数据管理监督云平台和个人诚信档案,记录执法及管理中权利运行、权益保障等行为轨迹。云岩区是贵阳市第一批试点区域。该平台的建立实现了云岩辖区内城管系统的所有执法案件的派遣、跟踪;执法人员在岗情况、执法痕迹的实时掌控;突发事件的及时指挥处置及人员调度;各社区城市管理工作的阶段性考核等功能。“数据铁笼”系统主要方式是,一方面将数据汇聚分析平台,实现对人员、车辆、监控点位、工地、案件的实时监测,为日常指挥和应急指挥调度提供基础支撑。同时,还能根据已经梳理的风险点,设置风险预警,利用数据变动趋势对风险进行预测与预警。对于老百姓而言,可通过城市管理“百姓拍”APP将生活中看到的城市管理漏洞及时上报,便于政府查漏补缺,完善城市管理。“数据铁笼”项目按照“1+2+4+N+”的建设思路整体规划,并在市级城管“数据铁笼”大数据融合分析平台设4个子系统,包括城市综合执法、行政审批、城市管理“百姓拍”APP及渣土运输监管。据了解,在城市综合执法系统中,执法人员手机中的移动执法平台设置有简易执法、一般执法、执法提醒、执法计划、调查取证等十余个选项,对应170余个行政处罚事项,每开出一张罚单,都附带贵阳城管的电子执法文书,确保执法公平公正。
三、相关建议:
1、发挥大数据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大数据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更好地服务城市管理,需要统筹安排。一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在按照标准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要借鉴先进城市的作法,并结合我市实际,前瞻性、创新性地对系统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建立一套符合我省各地实际的数字城管信息平台。二要完善制度,规范运行。根据大数据的特点,建立完善工作制度,确保各项数据顺利运转。三要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各地可以结合正在实施的“数字化城管”系统工程,再充分结合当前大数据前沿科技,进一步丰富和优化系统,让大数据的效用在城市各项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更大效用,让城市生活的市民切实感受到大数据带来的利好。
2、因地制宜统筹做好城乡一体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这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工作思路。
一要加强规划工作,确保高水平发展。“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在城乡建设上必须加强规划工作,使城乡发展建设同经济建设、市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努力增强城镇的综合功能与发展后劲。在城镇建设规划上,必须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经济结构、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城镇布局,结合城镇功能的发挥,制定发挥地方优势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发展规划。因此,在城镇规划建设上要围绕突出城镇功能来进行。在规划时,必须扩大规模、完善市政设施、强化服务功能,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规划还必须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独特性、侧重性、综合性,防止重复,无序建设。
二要结合资源做大产业,加快城镇工业化进程。城镇建设必须以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为支撑,其发展水平与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城镇的结构、功能和素质,决定着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培育资源,做大产业,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为主要动力,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人气、财气等的聚集,促进城镇发展。例如,我省的天长市所采取的将特色产业与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方式,着实有效的提升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三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加大城镇化建设投入。当前单靠财政资金投入到城镇化建设是有限的。所以,在资金筹措上必须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要从依靠政府投资和向群众集资搞建设,转变为依靠政策向市场要资金,向社会要资金,逐步建立自身筹措为主,国家扶持为辅,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大力引进外资等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投入机制。如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等,可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使城镇的基础建设资金形成良性循环。例如,目前国家推行的PPP项目,就是解决类似问题有效方式之一。
安徽省建设法制协会赴贵州学习小组
2017年9月20日